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得地最宜儒馆种,结根须作栋材看。的意思及出处

3个月前 (04-11)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咏松

得地最宜儒馆种,结根须作栋材看。的意思及出处

宋·陈洵直

郁郁苍苍映碧天,

得地最宜儒馆种。

雪霜风雨几经春,

结根须作栋材看。

作者简介

陈洵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文传世,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是宋代文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诗人。

译文

郁郁葱葱的松树高耸入云,映照着碧蓝的天空。

它最适合在儒雅的学馆旁种植,得到这片土地的滋养。

经历了无数次的雪霜风雨,度过了多少个春天。

它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预示着它将成为栋梁之才。

释义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赞美和期望,首句“郁郁苍苍映碧天”描绘了松树的茂盛和挺拔;次句“得地最宜儒馆种”点明了松树生长的最佳地点——儒雅的学馆旁,寓意着人才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第三句“雪霜风雨几经春”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松树的坚韧和毅力;末句“结根须作栋材看”则是对松树未来成为栋梁之才的期许,也暗含了对人才的赞美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巧妙地将其与人才的成长联系起来,诗中“郁郁苍苍映碧天”和“雪霜风雨几经春”两句,既描绘了松树的自然美,又寓意了人才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考验,而“得地最宜儒馆种”和“结根须作栋材看”两句,则直接点明了人才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人才的赞美和期待是显而易见的,这可能与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重视有关,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对人才的需求和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来表达对人才的赞美和期待,也是符合当时社会背景的,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得地最宜儒馆种,结根须作栋材看。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