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只上宾筵共一醉,也胜浑不见芳英。的释义

6个月前 (04-11)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宴中醉吟

只上宾筵共一醉,也胜浑不见芳英。的释义

唐·李商隐

华宴盛开夜未央,灯火辉煌照玉堂。

丝竹声声传雅韵,琼浆盏盏溢芬芳。

只上宾筵共一醉,也胜浑不见芳英。

人生得意须行乐,莫待明朝空断肠。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在华丽的宴席上,夜色还未到尽头,灯火通明照亮了华丽的厅堂,丝竹之声传来优雅的旋律,美酒一杯接一杯,香气四溢,我只愿在这贵宾的宴席上与你共醉一场,这也胜过完全看不见那些美丽的花朵,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不要等到明天再来空自悲伤。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宴会上灯火辉煌,音乐悠扬,美酒佳肴令人陶醉,诗人感慨于眼前的繁华与欢乐,认为在这样的场合中与友人共醉一场,比那些看不见的美丽花朵更加珍贵,他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宴会的盛况为背景,通过描绘宴会的繁华与欢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慨,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热闹、欢乐的氛围,颈联“只上宾筵共一醉,也胜浑不见芳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与友人共醉的珍贵,以及这种欢乐胜过那些看不见的美丽花朵,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坎坷,诗人可能感到一种无奈和迷茫,在这场盛大的宴会上,他暂时忘却了烦恼,与友人共醉一场,感受到了久违的欢乐和满足,他借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只上宾筵共一醉,也胜浑不见芳英。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