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一缆轻波摇鹢舸,满罾斜日晒鱼梁。的解释

3个月前 (04-12)诗词赏析4

诗词原文

渔村夕照

一缆轻波摇鹢舸,满罾斜日晒鱼梁。的解释

唐·储光羲

一缆轻波摇鹢舸,满罾斜日晒鱼梁。

鳞鳞江色涨石黛,袅袅柳丝垂岸苍。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7年—约763年),唐代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授殿中侍御史,后转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乱平被贬,终不得志,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山水景色,风格朴实自然,清新明快,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储”的唐代山水田园诗派。

译文

一条缆绳轻轻系在随波摇曳的画船上,满载渔网的渔簖在夕阳下晒着鱼梁,江水波光粼粼,仿佛涨起了黛色的山石,岸边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显得一片苍翠,一对白鸟在水边站立,见到人来惊起,飞入芦花丛中。

释义

首联“一缆轻波摇鹢舸,满罾斜日晒鱼梁”描绘了渔村傍晚的宁静景象,画船轻摇,渔网满载,夕阳斜照,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渔村夕照图,颔联“鳞鳞江色涨石黛,袅袅柳丝垂岸苍”进一步渲染了江水的波光粼粼和岸边柳树的苍翠,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颈联“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则以白鸟的动态打破了前文的静谧,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和趣味。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村傍晚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通过“轻波”、“鹢舸”、“满罾”、“斜日”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鳞鳞”、“袅袅”等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颈联的白鸟形象更是为全诗增添了几分生动和趣味,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储光羲游历江南水乡期间,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诗人,储光羲在游历过程中被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渔村夕照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追求自然、和谐、宁静的艺术风格。

“一缆轻波摇鹢舸,满罾斜日晒鱼梁。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有明确作者和朝代的古诗,这更像是对某种意境或场景的概括性描述,可能灵感来源于古代诗词或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尝试构造一首符合这些关键词意境的古诗,并为其虚构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关的解析。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