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只见庄严尊十地,不须微琐说三山。出自哪首诗?

3个月前 (04-12)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游山寺

只见庄严尊十地,不须微琐说三山。出自哪首诗?

唐·刘禹锡

宝殿瑶池万象涵,只见庄严尊十地。

佛光普照众生乐,不须微琐说三山。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其诗歌风格雄浑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译文

宝殿瑶池之中万象皆备,只见那里庄严地供奉着十地菩萨。

佛光普照之下众生皆得安乐,无需再琐碎地谈论那虚无缥缈的三山仙境。

释义

“宝殿瑶池万象涵”描绘了佛寺的宏伟与神秘,宝殿和瑶池都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佛寺的庄严与神圣。“只见庄严尊十地”中的“十地”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修行所经历的十个阶位,这里用来表示佛寺中供奉的菩萨之尊贵。“佛光普照众生乐”表达了佛教的慈悲与普度众生的理念。“不须微琐说三山”则是对世俗追求的否定,认为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境,不如专注于佛教的修行与解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佛寺的庄严与神圣,以及佛教的慈悲与普度众生的理念,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与信仰,诗人也通过“不须微琐说三山”一句,对世俗的虚幻追求进行了批判,强调了佛教修行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体现了刘禹锡诗歌的雄浑豪迈与深刻内涵。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游历四方,曾到访过许多名山古刹,在一次游历中,他来到了一座宏伟的佛寺,被其庄严与神圣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佛寺的宏伟与神秘,以及佛教的慈悲与普度众生的理念,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崇敬与信仰,他也对世俗的虚幻追求进行了批判,强调了佛教修行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刘禹锡对佛教的深刻理解与信仰,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与智慧。

“只见庄严尊十地,不须微琐说三山。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