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四溟滂泽三农足,万宇愁襟一夕开。的意思及出处

3个月前 (04-12)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喜雨

四溟滂泽三农足,万宇愁襟一夕开。的意思及出处

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四溟滂泽三农足,万宇愁襟一夕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为南宋诗坛领袖之一,与陆游、赵蕃、韩淲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望雪》,奔放雄奇,抒情写意,多用近体。《三衢道中》等绝句,词意明畅,即景抒情,广为传诵,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存《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及《四库全书》。

译文

一连多日的骄阳,如今却化作甘霖,梦醒时顿觉凉意浸透衣襟,不愁屋子漏雨,淋湿床榻,且欣喜溪流涨水,岸岸水深,千里稻花应正秀丽,五更桐叶最佳传声,大雨滂沱,四海的恩泽惠及三农,万民愁绪尽消,喜笑颜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大雨带来的清凉、溪流涨水的喜悦、稻花秀色和桐叶佳音的想象,以及最终农民因雨水充足而解除愁绪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通过描绘大雨带来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首联“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直接点题,将久旱后的甘霖与梦醒后的清凉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由热转凉的舒适氛围,颔联“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以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雨水带来的不同影响的豁达态度,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则通过想象,将雨水对农作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描绘出来,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尾联“四溟滂泽三农足,万宇愁襟一夕开”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将雨水带来的恩泽惠及三农、万民愁绪尽消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生活困苦,诗人曾几在苏秀道中(今江苏苏州至浙江嘉兴一带)目睹了久旱不雨给农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心中充满了忧虑,在七月二十五日夜至二十七日连续三天的大雨之后,秋苗得以复苏,诗人深感欣慰,于是写下了这首《喜雨》诗,以表达自己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四溟滂泽三农足,万宇愁襟一夕开。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