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去朝来成语的解释
暮去朝来成语的解释为: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形容时光流逝。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人们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蕴含着对生命短暂、光阴似箭的感慨。
1、暮去朝来的拼音:
mù qù zhāo lái
2、暮去朝来的释义:
形容时间的流逝,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指日复一日,时间不停地流转。
3、暮去朝来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学作品,最早可见于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四时之物,共阅而乍出乍藏;六律之文,旁通而不滞;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焜焜’拟落月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以舒状;情貌无遗矣,但《诗》人综辔,辔亦多矣,昔皋陶陈谟,取譬于《诗》;孔氏立教,本乎性情,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是以‘暮雨朝云’之言,‘兴’起而‘赋’比;‘山川草木’之状,‘兴’情而‘比’显,且《诗》文弘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故‘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鸠’贞一,故夫人象义。‘螽斯’不妒,则子孙众多;‘驺虞’义仁,则不践生草,是以‘言’‘志’之篇,莫不深于‘风’者矣,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则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是以诗人感焉,因情而造文。”其中虽未直接出现“暮去朝来”四字连用,但表达了类似时间流转的意境,后世逐渐凝练为“暮去朝来”这一成语,不过,更直接的文献出处可能因历史流传而难以精确追溯至某一具体文本。
4、暮去朝来的例句:
岁月如梭,暮去朝来,转眼间又是一年。
5、暮去朝来的成语用法:
作状语,用于形容时间的流逝,通常用于表达时间快速过去,事物不断变化的情境。
6、暮去朝来的示例:
在这暮去朝来的日子里,我们见证了季节的更迭,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
7、暮去朝来的近义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等。
8、暮去朝来的反义词:
一成不变、静止不动、永恒不变等,这些反义词表达了时间静止或事物不发生变化的状态,与“暮去朝来”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事物变化的含义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