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盗女娼成语的解释
"男盗女娼"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男女都做不道德或违法犯罪之事,男的偷盗,女的卖淫,泛指坏人做坏事,含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或指责那些行为不端、道德败坏的人。
1、男盗女娼的拼音:
nán dào nǚ chāng
2、男盗女娼的释义: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男女都做坏事,男的偷盗,女的卖淫,泛指坏人坏事,它通常用来形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或某些人的堕落行为。
3、男盗女娼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书·货殖列传》:“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民之欲,可以利导,塞民之望,可使为善,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斩敌首立功,受爵赏,孰利?民何乐而不为焉!……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夫男不耕,女不织,工不作,商不贾,非其俗也,而用之者,衰世之意也。”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男盗女娼”四字,但后世根据类似的社会现象提炼出了这个成语,现代意义上的“男盗女娼”更多是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概括。
4、男盗女娼的例句:
在这个小镇上,有些人整天游手好闲,男盗女娼,败坏了社会风气。
5、男盗女娼的成语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带有贬义色彩,用于形容那些行为不端、道德败坏的人或现象。
6、男盗女娼的示例: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社会上充斥着男盗女娼的现象,人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
7、男盗女娼的近义词:
男奸女淫、男贪女淫、奸淫掳掠等,这些成语都带有贬义,用于形容男女双方或一方的不道德行为。
8、男盗女娼的反义词:
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男清女正等,这些成语则带有褒义,用于形容社会和谐、人民勤劳正直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