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欣闻东道招来数,得见西京谱外新。出自哪首诗?

3个月前 (04-13)诗词赏析4

诗词原文

观棋

欣闻东道招来数,得见西京谱外新。出自哪首诗?

唐·刘兼

局合龙蛇动,柯惊日月新。

欣闻东道招来数,得见西京谱外新。

坐对秦川思楚客,棋逢敌手战犹酣。

何当共饮西江水,却话当年弈棋人。

作者简介

刘兼,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日常生活场景及抒发个人情感,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仍有不少佳作流传至今,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棋盘上的棋子如同龙蛇般灵动,一局棋下完仿佛日月都换了新颜,高兴地听说东道主邀请了多位高手,得以见到西京(长安)之外的新棋谱,我坐着面对秦川之地,思念着远方的朋友,棋逢对手,战斗异常激烈,何时才能与你一同在西江边共饮,再谈起当年我们弈棋的情景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看棋局的场景,通过棋局的激烈和棋艺的高超,表达了诗人对棋艺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首联“局合龙蛇动,柯惊日月新”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棋局的精彩;颔联“欣闻东道招来数,得见西京谱外新”则点明了观棋的缘由和所见的新奇之处;颈联“坐对秦川思楚客,棋逢敌手战犹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棋局的激烈;尾联则是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

赏析

这首诗以观棋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棋局的精彩和诗人的情感,首联以“龙蛇动”和“日月新”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棋局的激烈和时间的流逝,颔联则通过“欣闻”和“得见”两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观棋的期待和满足,颈联则巧妙地将观棋与思念友人相结合,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增添了棋局的韵味,尾联则以“共饮西江水”和“却话当年弈棋人”两个美好的愿景,为全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次友人聚会中,诗人被邀请观看一场精彩的棋局,在观棋的过程中,诗人被棋局的精彩所吸引,同时也勾起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韵味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棋艺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可以领略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

“欣闻东道招来数,得见西京谱外新。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