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骄阳为虐极烦歊,万物如焚望沃焦。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4-13)诗词赏析12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戴复古的《大热五首·其一》,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骄阳为虐极烦歊,万物如焚望沃焦。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大热五首·其一

宋·戴复古

骄阳为虐极烦歊,万物如焚望沃焦。

天地何心成此暑,阴阳失道致愆尤。

雷声忽送千峰雨,云气初开万壑流。

却喜晚来风势好,吹凉直到小轩窗。

作者简介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他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隐居乡野,以诗名世,曾师从陆游,戴复古的诗作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朴实明快,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译文

烈日如火肆虐,让人感到极度闷热烦躁,万物仿佛被火焚烧,都期盼着能有一场大雨来解渴,天地为何如此狠心造成这样的酷暑?阴阳失调导致了这样的灾难,忽然雷声轰鸣,送来了千峰之上的雨水,云气初散,万壑之间水流潺潺,可喜的是傍晚时分风势转好,带来了凉爽,一直吹到了我的小窗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酷暑难耐的景象,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烈日比作火,将万物比作被焚烧的对象,表达了人们对大雨解渴的渴望,诗人也通过“天地何心成此暑,阴阳失道致愆尤”的疑问,对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思考,诗人以傍晚时分风势转好、带来凉爽为结尾,表达了对凉爽天气的欣喜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酷暑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受,诗的前两句通过“骄阳为虐”和“万物如焚”等词语,将夏日的炎热描绘得淋漓尽致,中间两句则通过疑问和反思,对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最后两句则以傍晚时分风势转好、带来凉爽为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对凉爽天气的欣喜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戴复古作为一位江湖派诗人,他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对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夏日酷暑难耐的景象,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他也通过傍晚时分风势转好、带来凉爽的描写,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骄阳为虐极烦歊,万物如焚望沃焦。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