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出自哪首诗?

3个月前 (04-13)诗词赏析5

诗词原文

画鹰

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出自哪首诗?

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身上画出的羽毛犹如风霜肃杀,苍鹰的神态迥异不凡。

好像要搏击狡猾的兔子,低眉俯首,眼神肃穆好似在愁恨胡人。

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私绳的铜环,悬挂在杆楹上的画鹰气势灵动能呼出。

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平庸的凡鸟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为后人根据诗意引申出的评价,并非原诗直接内容,但可融入对诗意的理解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体裁,尤其是律诗,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全诗,特别是与“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意境相近的部分进行解释)

看到画作的人才能知道这幅画中的苍鹰并不完全真实,未曾亲眼见到的人可能会怀疑传播者的话是否真实可信,画中的苍鹰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展翅高飞,捕捉猎物,其气势之强,让人不禁感叹画家的技艺高超。

释义

这句引申的评价“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意味着,只有亲眼见过这幅画的人,才能理解画中苍鹰虽栩栩如生,但仍非完全真实;而那些未曾见过的人,仅凭传闻,可能会怀疑其真实性,甚至认为传播者在欺骗,这反映了艺术作品在传达真实感上的局限性,以及观众体验与感知的差异。

赏析

杜甫的《画鹰》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鹰的神态与气势,展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诗中“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等句,生动刻画了苍鹰的凶猛与警觉,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其即将捕食的瞬间,而“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这一评价,则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作品在传达真实感上的挑战,以及观众对艺术作品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创作背景

《画鹰》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甫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有关,他通过描绘画中的苍鹰,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艺术创作的赞美,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隐喻或思考,如通过苍鹰的凶猛与不凡,暗示着对英雄豪杰的向往和对平庸之辈的蔑视,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需结合杜甫的生平与时代背景进行推测。

“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