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老狐智计巧,只就高城营窟宅。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狐城
唐·罗隐
荒径幽幽草木深,
狐踪兔迹绕荆榛。
别有老狐智计巧,
只就高城营窟宅。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多讽刺现实,对晚唐社会的黑暗面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译文
荒凉的小径上草木丛生,
狐狸和兔子的踪迹在荆棘丛中蜿蜒。
有一只老狐狸特别狡猾聪明,
它选择在高高的城墙下建造巢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荒野中狐狸活动的场景,特别是强调了老狐狸的智慧和狡猾,首句“荒径幽幽草木深”营造出一种荒凉、幽静的氛围,为狐狸的活动提供了背景,次句“狐踪兔迹绕荆榛”进一步描绘了狐狸和兔子在荆棘丛中穿梭的情景,后两句则突出了老狐狸的智计,它选择在高城之下营建巢穴,既隐蔽又安全,显示出其非凡的智慧和生存能力。
赏析
这首诗以狐狸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狐狸的智慧和狡猾,诗人通过对老狐狸选择巢穴地点的描述,赞扬了它的智计和生存智慧,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动物生存智慧的欣赏,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首诗也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某种讽刺和批判,暗示了人们在乱世中也需要像老狐狸一样机智应对,以求生存。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对现实社会充满了不满和批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狐狸为题材,通过描绘老狐狸的智慧和狡猾,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动物生存智慧的欣赏,在乱世中,诗人或许也希望人们能够像老狐狸一样机智应对,以求生存。
就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包括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