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先识勇退早,凛凛万世清风传。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题乐天画像
宋·王安石
乐天先识勇退早,凛凛万世清风传。
宦情已薄林泉好,诗思犹多水石间。
青紫满床纡组绶,何如独坐看青山。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乐天(白居易)早早地认识到了激流勇退的道理,他高尚的品格和清廉的作风将永远流传于世,他对官场的热情已经淡薄,更加喜爱山林泉水的清幽美好,即便身处水石之间,他的诗思仍然十分丰富,与其身居高位、身着官服、被各种政务琐事所牵绊,还不如独自坐在青山前欣赏美景来得自在。
释义
这首诗是王安石为白居易(字乐天)的画像所作,诗中赞美了白居易的先见之明和勇于退隐的高尚品质,以及他对山林泉水的热爱和丰富的诗思,也表达了王安石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首句“乐天先识勇退早”直接点明了白居易的先见之明和勇于退隐的品质,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凛凛万世清风传”则进一步强调了白居易的高尚品格和清廉作风将永远流传于世,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白居易对官场的淡薄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丰富的诗思,进一步突出了他的高洁品质和超脱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王安石对白居易的深深敬仰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王安石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之际,他看到了白居易的画像,想起了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质,不禁心生感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赞美白居易的诗歌,通过这首诗,王安石不仅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