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酒酣陶陶睡席上,醉乡何有但浩然。的解释

7个月前 (04-14)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醉眠

酒酣陶陶睡席上,醉乡何有但浩然。的解释

唐·皮日休

酒酣陶陶睡席上,醉乡何有但浩然。

梦回忽觉乾坤大,醉起方知日月悬。

身后功名空自许,眼前荣辱不须论。

从今若得长如此,不羡人间万户侯。

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年或839年,卒于公元902年后,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皮日休一生勤于著述,诗文均有很高成就,擅长七言律诗,作品大多收入《皮子文薮》,他曾担任过太常博士、毗陵副使等职,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

译文

酒意正浓时,我陶然自得地躺在席上沉睡,醉乡之中哪有什么烦恼,只有一片广阔无边的浩然之气,梦中醒来时,忽然觉得天地宽广无垠,醉意消散后才意识到日月高悬,对于身后的功名,我只是徒然自许,眼前的荣辱得失也不必去计较,如果今后能常常如此醉眠,我便不再羡慕人间的万户侯爵。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醉后的悠然自得与超脱世俗的心境,首句“酒酣陶陶睡席上”直接点出醉眠的场景,次句“醉乡何有但浩然”则表达了醉乡中的心境——无拘无束、广阔无边,后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醉眠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怀,诗中“酒酣陶陶”与“醉乡何有”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酒的喜爱,又揭示了他对醉乡中精神自由的向往,而“梦回忽觉乾坤大,醉起方知日月悬”两句,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转换,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领悟,最后两句“身后功名空自许,眼前荣辱不须论,从今若得长如此,不羡人间万户侯”,更是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推向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皮日休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挫折,诗人选择了以酒为伴、醉眠度日的方式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在醉乡中,他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和纷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宁静,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和深刻表达,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酒酣陶陶睡席上,醉乡何有但浩然。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