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下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14)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踏月长亭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下一句是什么?

唐·杜牧

当时踏月此长亭,

鬓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来白首矣,

雨中衰柳不胜情。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杜牧并未留下与此完全一致的诗句,但风格上贴近杜牧的晚唐诗风。)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卒于唐懿宗大中六年(852年),杜牧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他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译文

当年我曾在这长亭踏着月色漫步,

那时的鬓发如同河堤边嫩绿的柳枝。

如今我再次来到此地已是满头白发,

雨中那衰老的柳树似乎也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思。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首句“当时踏月此长亭”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在此长亭踏月的情景,次句“鬓似河堤柳色青”以柳色之青比喻青春年少,后两句则转而写今日之景,诗人已至暮年,重游旧地,看到雨中衰柳,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深沉而复杂。

赏析

此诗以长亭、月色、柳色为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哀愁的情境,诗人通过对比昔日青春年少与今日白发苍苍的鲜明反差,深刻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雨中衰柳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凄清之感,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与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模拟之作,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杜牧真的创作了这样一首诗,那么它很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面对人生诸多变故,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中写成的,杜牧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许多不如意之事,这种经历无疑会加深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杜牧晚年心境的一种写照,反映了他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