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两国旌旃交境外,三年帷幄侍朝端。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15)诗词赏析14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两国旌旃交境外,三年帷幄侍朝端”,这两句诗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送张伯起之塞上》,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两国旌旃交境外,三年帷幄侍朝端。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送张伯起之塞上

明 杨慎

两国旌旃交境外,三年帷幄侍朝端。

今朝忽报临河役,明日应辞上国难。

铁骑纷纷度陇去,金戈飒飒出关寒。

边烽遥映旌旗色,知是将军奏凯还。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杨慎自幼聪颖,为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劝谏,不听,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其一生,博览群书,为明代文学大家。

译文

两国的旗帜在边境上相交,你在朝廷中枢侍奉了三年。

今天忽然接到守卫边疆的命令,明天就要辞别京城踏上征途。

铁骑纷纷渡过山岭,金戈飒飒响彻出关的寒风。

边疆的烽火遥映着旌旗的颜色,我知道是将军凯旋而归了。

释义

首联描述了张伯起在朝廷中的经历,以及他即将前往边疆的情况,颔联则表达了张伯起接到命令后的迅速行动,颈联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尾联则通过想象,预见了张伯起凯旋而归的荣耀时刻。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但并未过多渲染离别的哀愁,而是通过对张伯起即将前往边疆的描绘,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决心,诗中“两国旌旃交境外,三年帷幄侍朝端”两句,既点明了张伯起的身份和经历,又暗示了他即将面临的艰巨任务,而“铁骑纷纷度陇去,金戈飒飒出关寒”两句,则生动地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充满了豪迈和激昂的气息,尾联的想象则更加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预见了张伯起凯旋而归的荣耀时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慎为送别友人张伯起而作,张伯起即将前往边疆守卫国家,杨慎以此诗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敬意,在明代,边疆的安宁对于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杨慎在诗中既表达了对张伯起英勇精神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宁的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杨慎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官员,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虑。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两国旌旃交境外,三年帷幄侍朝端。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