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未办眼前茅一把,谁知身后橘千头。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15)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咏史

未办眼前茅一把,谁知身后橘千头。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宋

作者:李觏

汉室区区尽世侯,未办眼前茅一把。

谁知身后橘千头,不羡朱门餍粱肉。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北宋时期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勤于治学,对于当时腐败的政治局势怀有不满,主张实行社会改革,他一生“视富贵如浮云”,不慕荣利,潜心研究学问,著书立说,曾创立“盱江书院”,是当时的一个著名学者和教育家。

译文

汉朝的那些侯爵们,虽然地位显赫,却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连一把茅草都舍不得给予他人,又有谁能知道,那些种植千头橘树的人,他们并不羡慕那些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只愿默默耕耘,收获自己的果实。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汉朝侯爵的短视与种植橘树者的远见,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与长远价值的深刻思考,首句“汉室区区尽世侯”描绘了汉朝侯爵们的地位与权势,但紧接着的“未办眼前茅一把”却揭示了他们的短视与吝啬,后两句则通过“橘千头”的典故,赞美了那些不慕名利、默默耕耘的人,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却拥有更为深远和宝贵的财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与长远价值的深刻洞察,通过对比汉朝侯爵与种植橘树者的不同选择,诗人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与美德,首句与次句之间的转折,使得诗歌在结构上显得紧凑而有力,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后两句则通过“橘千头”的典故,将诗歌的主题进一步升华,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深远,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具有讽刺意味,又富有哲理思考,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倾向密切相关,李觏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主张实行社会改革,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比汉朝侯爵与种植橘树者的不同选择,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名利与长远价值的深刻思考,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默默耕耘、不慕名利的人的赞美和敬仰,这种思想倾向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品格和追求,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改革和进步的渴望。

“未办眼前茅一把,谁知身后橘千头。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