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纵七擒成语的解释
"七纵七擒"成语的解释指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收服南中地区的首领孟获,采用的一种攻心策略,即七次释放并再次擒获孟获,最终使其心悦诚服。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运用策略,使对方真心归顺。
1、七纵七擒的拼音:
qī zòng qī qín
2、七纵七擒的释义:
原指三国时诸葛亮七擒七放孟获的故事,后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七擒七纵,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3、七纵七擒的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孟获率众降,蜀人遂定南中,不复反矣。”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有“七擒七纵”之说。
4、七纵七擒的例句:
诸葛亮七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归顺蜀汉。
5、七纵七擒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攻心战术,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种高超的攻心策略,通过反复地给予对方机会和宽恕,最终使其真心归顺或信服。
6、七纵七擒的示例:
在企业管理中,有时也需要运用“七纵七擒”的策略,通过给予员工多次改正错误的机会,最终使其真心认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7、七纵七擒的近义词:
攻心为上、以德服人,这些词语都强调了通过心理战术或道德力量来使对方信服或归顺。
8、七纵七擒的反义词:
以力服人、强硬手段,这些词语则强调了通过暴力或强制手段来迫使对方服从,与“七纵七擒”的攻心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七纵七擒”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但在现代语境中,其使用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恰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