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田种秫供春醉,五柳先生似更贤。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饮酒·其五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附改编句:
有田种秫供春醉,五柳先生似更贤。(此句为后人根据陶渊明事迹及风格改编,非原诗内容)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把房子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但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改编句)
有田地种植高粱以供春日醉饮,五柳先生的生活似乎更加超脱贤达。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诗人隐逸生活的情趣,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改编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以耕种自给、饮酒自乐的生活方式,以及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贤者形象。
赏析
这首诗以“结庐在人境”开篇,却以“而无车马喧”转折,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内心却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淡泊,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生活,以及从中领悟到的生活真谛,改编句“有田种秫供春醉,五柳先生似更贤”则是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赞美,突出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贤者风范。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力改变,于是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改编句则可能是后人根据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对其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