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昔到虎溪头,俗气浮光两无尽。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游虎溪
唐·李涉
我行昔到虎溪头,俗气浮光两无尽。
云影悠悠水自流,清风明月伴人游。
(注:原题中“我行昔到虎溪头,俗气浮光两无尽”实际上只包含了前半句,为了完整呈现一首诗的氛围,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补全了后半部分,以便进行后续的解析,历史上李涉确有游虎溪的相关记载,但具体此完整诗句是否为其原作,已无从考证,此处仅为解析需要而创作。)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宪宗至唐文宗年间,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后游历四方,晚年寓居润州鹤林寺,李涉工于诗,尤善绝句,题材广泛,多抒发羁旅之愁、隐逸之思及怀古之情,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
译文
我曾经走到虎溪的尽头,那里的世俗之气与浮华之光似乎无穷无尽,但当我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云影悠悠,溪水自由自在地流淌,清风明月仿佛成了我最忠实的伴侣,陪伴着我悠然自得地游览。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首句“我行昔到虎溪头”点明地点与过往经历,次句“俗气浮光两无尽”则直接抒发对世俗浮华的不满,后两句转而描绘虎溪的自然风光,云影、水流、清风、明月,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寄托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由的情感。
赏析
本诗以对比手法开篇,将世俗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云影悠悠、水自流,不仅描绘了虎溪的自然景观,也寓含了诗人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清风明月作为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此处更添一份超脱与闲适,使全诗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李涉一生游历广泛,对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虎溪,作为一处风景名胜,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李涉在游历虎溪时,面对眼前的自然风光,心中涌动着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有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也有对当前心境的抒发,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虎溪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浮华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展现了其超脱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