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澌欲作环佩鸣,枯木未肯回春声。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野旷人踪稀,独行心自惊。
流澌欲作环佩鸣,枯木未肯回春声。
山色苍茫云气浮,林深路暗鸟相呼。
前村何处有芳酒,且向花间觅小途。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及禅意生活,作品多收录于《石门文字禅》等集中,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人生哲理和禅意,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在空旷的原野上,行人的踪迹稀少,我独自前行心中不禁感到惊悸,融化的冰雪水流潺潺,仿佛要化作环佩般清脆的声响,而那枯木却依然固执,不肯发出春天的声音,远处的山峦笼罩在苍茫的云气之中,林木茂密,道路昏暗,只有鸟儿在相互呼唤,前方村庄里哪里有芳香的酒呢?不如暂且在这花间寻找一条小径前行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孤寂的山行图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首联“野旷人踪稀,独行心自惊”直接点出主题,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孤寂的氛围,颔联“流澌欲作环佩鸣,枯木未肯回春声”以自然景象暗喻时光流转与生命更迭,流澌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活力,而枯木则暗示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颈联“山色苍茫云气浮,林深路暗鸟相呼”进一步描绘了山行的艰难与自然的神秘,尾联“前村何处有芳酒,且向花间觅小途”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哲思,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意,特别是颔联“流澌欲作环佩鸣,枯木未肯回春声”一句,以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的是,释绍嵩在游历山水之间时,被眼前的自然景象所触动,从而产生了创作灵感,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为诗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