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知我不足厄,乞与十日霜风晴。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喜晴
宋·范成大
窗间病女愁卧久,檐外啼乌怨夜长。
天公知我不足厄,乞与十日霜风晴。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译文
病中的女儿在窗边愁苦地躺了很久,屋檐外的乌鸦也在抱怨夜晚太过漫长,上天似乎知晓我遭遇的苦难还不够多,于是赐予了我连续十日无风无霜的晴朗天气。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病女的愁苦和乌鸦的哀怨,表达了诗人对家中病弱亲人的深切关怀和忧虑,而“天公知我不足厄,乞与十日霜风晴”则透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天气的渴望,希望这难得的晴朗能带来一丝慰藉和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体悟,前两句通过病女的愁卧和乌鸦的哀怨,营造出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为后两句的转折做了铺垫,后两句则通过“天公知我不足厄”的拟人化手法,将诗人的愿望寄托于上天,希望上天能给予更多的晴朗天气,以缓解家中的困境和心中的忧虑,这种转折不仅使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也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应对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仕途不顺或家庭遭遇困难之时,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范成大在仕途上虽然有所成就,但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和磨难,他也是一个深爱家庭的人,对家人的健康和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述病女的愁苦和乌鸦的哀怨,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生活的忧虑和对美好天气的渴望,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即无论遭遇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