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奕世勋名金钺贵,出群风格玉山高。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4-17)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赞英雄

奕世勋名金钺贵,出群风格玉山高。出自哪首诗?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奕世勋名金钺贵,出群风格玉山高。

英雄气概凌霄汉,豪杰胸襟贯九垓。

文武全才安社稷,忠奸明辨定乾坤。

功成身退天之道,千古流芳耀世间。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劝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终世不赦,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光禄寺卿,谥号“文宪”。

译文

世世代代都享有显赫的功勋和名望,如同金钺一般尊贵;超群出众的风度气质,就像玉山一样高耸,英雄的气概直冲云霄,豪杰的胸怀贯穿天地四方,文武双全,能够安定国家;明辨忠奸,能够决定天下的命运,功成名就之后懂得急流勇退,这是顺应天道的做法,千古流芳,照耀世间。

释义

“奕世勋名金钺贵,出群风格玉山高”这两句诗赞美了英雄人物世代相传的显赫功勋和尊贵地位,以及他们超凡脱俗、高风亮节的气质,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英雄的气概、胸怀、才能以及他们对待功名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赞颂英雄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英雄人物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首联“奕世勋名金钺贵,出群风格玉山高”以金钺和玉山为喻,形象地表现了英雄人物的尊贵地位和超凡气质,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英雄的气概、胸怀、才能以及对待功名的态度,突出了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尾联则以“功成身退天之道,千古流芳耀世间”作为总结,强调了英雄人物顺应天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慎对历史上或当时社会中的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赞美有关,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杨慎对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与杨慎个人的遭遇和心境有关,他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后,更加珍视和崇尚那些能够坚守信念、勇于担当的英雄人物。

“奕世勋名金钺贵,出群风格玉山高。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