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桐圭绕树多黄落,苔锦缘阶更碧滋。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4-17)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桐圭绕树多黄落,苔锦缘阶更碧滋。下一句是什么?

秋日感怀

唐·韦应物

桐圭绕树多黄落,苔锦缘阶更碧滋。

偏想故人今在否,秋风此夜最相思。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桐树的叶子绕着树干纷纷落下,变成了金黄色;青苔沿着石阶蔓延生长,更加碧绿滋润,我特别想念远方的老朋友,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在这秋风萧瑟的夜晚,我更加思念他们。

释义

首句“桐圭绕树多黄落”描绘了秋天桐树落叶的景象,桐叶绕树而落,满地金黄;次句“苔锦缘阶更碧滋”则转而写青苔在石阶上蔓延生长,碧绿滋润,与落叶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桐树落叶和青苔生长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将自己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情之暖,诗人通过对比桐叶的黄落和青苔的碧滋,也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秋日时节,面对自然景象的变迁,触景生情,怀念远方故人所作,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辞官闲居,寄情山水,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思考。

“桐圭绕树多黄落,苔锦缘阶更碧滋。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题溧阳金庭园》,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题溧阳金庭园》唐·李白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春风舞雩意,落日采薇居。作者及朝代: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