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露冕分忧辍近班,朝阳鸣凤古岐山。全诗是什么?

5个月前 (04-17)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送张参政赴静江府

露冕分忧辍近班,朝阳鸣凤古岐山。全诗是什么?

宋·范成大

露冕分忧辍近班,朝阳鸣凤古岐山。

文章南斗光芒外,政事西江砥柱间。

即今江表尚恬熙,忘却前回饮马时。

樽俎折冲凭雅量,不劳戎马渡江飞。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入朝为官,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近人,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词作也颇有成就,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译文

(针对题目中的两句)

戴着官帽离开朝廷的近臣岗位,去分担国家的忧虑,如同朝阳下在古岐山鸣叫的凤凰。

释义

露冕:指戴着官帽,冕是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分忧:分担国家的忧虑。

辍近班:离开朝廷的近臣行列。

朝阳鸣凤:比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

古岐山:岐山,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古代传说中有凤凰在此鸣叫。

赏析

这两句诗以“露冕分忧辍近班”开篇,点明了张参政离开朝廷去外地任职的原因,即为了分担国家的忧虑,接着用“朝阳鸣凤古岐山”来比喻张参政的品德和才华,将他比作在朝阳下鸣叫的凤凰,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象征意义,整首诗通过描绘张参政的离别和赴任,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期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送别友人张参政赴静江府(今广西桂林)任职时所作,当时南宋朝廷内外交困,北方有金国的威胁,内部则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范成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张参政的赞美和期望,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范成大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友人的协助,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

“露冕分忧辍近班,朝阳鸣凤古岐山。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