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应似荔支催入贡,随河飞鸟逐鸣驺。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4-17)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汴河曲

应似荔支催入贡,随河飞鸟逐鸣驺。全诗是什么?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应似荔支催入贡,随河飞鸟逐鸣驺。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居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译文

汴水碧波东流,带来无限春光;隋朝的宫殿早已化为尘埃,请不要登上高高的长堤远望,那情景真好像当年运送荔枝的车队,沿着汴河飞速而来,又似飞鸟追逐着皇帝车驾的銮铃,热闹非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汴河春色和隋朝宫殿的荒凉,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前两句以“无限春”与“已成尘”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后两句则通过“荔支催入贡”和“随河飞鸟逐鸣驺”的生动描绘,再现了当年汴河上繁忙的景象,与眼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汴河春色和隋朝宫殿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前两句以“无限春”与“已成尘”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永恒与美丽,又揭示了历史的短暂与无常,后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繁华与喧嚣的历史场景,与眼前的荒凉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增强了历史的沧桑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又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李益通过描绘隋朝宫殿的荒凉和汴河上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诗人希望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现实的思考,从而珍惜当下,关注社会变革。

“应似荔支催入贡,随河飞鸟逐鸣驺。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