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虽是客身犹足乐,苦无世累未为贫。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4-18)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客中杂咏

虽是客身犹足乐,苦无世累未为贫。全诗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虽是客身犹足乐,苦无世累未为贫。

眼前风景都如画,身外功名不若尘。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以教书、幕僚为生,年仅三十五岁便病逝于山西运城,黄景仁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感,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与同时代的洪亮吉并称“二俊”,又与宋湘齐名,有“岭南三子”之誉。

译文

虽然身为异乡之客,但心中依然充满欢乐,

因为没有世俗的牵绊,所以并不觉得贫穷。

眼前的风景都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而那些身外的功名富贵,却不如尘土般微不足道。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心境豁达,不为物质贫困所困,反而能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诗人认为,只要心中无挂碍,即使生活清贫,也能自得其乐,他也对世俗的功名富贵持淡泊态度,认为这些身外之物远不如眼前的自然美景来得真实和珍贵。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怀,首句“虽是客身犹足乐”,点明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心态乐观,不以客居为苦,次句“苦无世累未为贫”,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物质贫困的淡然态度,认为没有世俗的牵绊才是真正的富有,后两句“眼前风景都如画,身外功名不若尘”,则通过对比眼前美景与身外功名的微不足道,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黄景仁游历四方、客居他乡之时,黄景仁一生漂泊不定,多次科举不第,生活困顿,他并未因此消沉沮丧,反而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艰辛,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客居异乡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高尚情怀,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士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普遍心理。

“虽是客身犹足乐,苦无世累未为贫。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