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我诗有愧渭南赵,君句自续东湖徐。的释义

7个月前 (04-18)诗词赏析25

诗词原文

我诗有愧渭南赵,君句自续东湖徐。的释义

题东湖徐君诗卷

朝代:宋

作者:刘克庄

我诗有愧渭南赵,君句自续东湖徐。

风月无边供醉眼,江山何幸得诗儒。

才高未必为时用,道在何妨与俗疏。

他日西湖重结社,愿君同载酒盈壶。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理论家,他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体,刻琢精丽,刘克庄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生平创作极丰,今存诗4800多首,词200多首,散文近300篇,数量之巨,堪称两宋第一人,代表作《贺新郎·九日》、《玉楼春·戏林推》等。

译文

我的诗作比起渭南的赵氏(指赵师秀等四灵派诗人)还有所愧色,而你的诗句则自然接续了东湖徐君(此处可能指某位与徐君有关的诗人或诗风)的遗风,风月无边,供我们醉眼欣赏,这江山有幸能遇到你这样的诗坛儒士,才华横溢不一定能被时世所用,但坚守道义又何必与世俗疏远呢?将来有一天,如果我们能在西湖重新结社,希望那时你能与我同载美酒,共赏湖光山色。

释义

这首诗是刘克庄对友人诗作的赞美与自我谦逊的表达,首联以“我诗有愧渭南赵”自谦,表示自己的诗作与赵师秀等四灵派诗人相比还有不足;颔联则称赞友人的诗句接续了东湖徐君的遗风,同时以“风月无边供醉眼,江山何幸得诗儒”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诗才的赞赏;颈联“才高未必为时用,道在何妨与俗疏”则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对世俗眼光的超脱;尾联则表达了与友人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表达了对友人诗才的赞赏,又体现了作者自身的谦逊与超脱,首联的谦逊与颔联的赞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友人的诗才;颈联则通过“才高未必为时用”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惋惜和对世俗眼光的批判;尾联则以美好的愿景收束全诗,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与某位东湖徐君的交往有关,在南宋时期,文学社团和文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刘克庄作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与许多文人都有交往,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阅读了东湖徐君的诗卷后,有感而发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克庄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厚友谊,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和文学创作的氛围。

“我诗有愧渭南赵,君句自续东湖徐。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