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细看汹涌收帆脚,孰若夷犹听桨声。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20)诗词赏析15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舟中作》,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细看汹涌收帆脚,孰若夷犹听桨声。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舟中作

宋·陆游

细看汹涌收帆脚,孰若夷犹听桨声。

占得溪山最佳处,满船明月一江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在舟中仔细观看波涛汹涌,不如悠然自得地聆听桨声,占据这溪山最美的景致,满船明月,一江清风,好不惬意。

释义

“细看汹涌收帆脚”描绘了诗人在舟中面对汹涌波涛时,不得不收起帆脚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紧张与忙碌;“孰若夷犹听桨声”则转而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听着桨声,享受着宁静与和谐。“占得溪山最佳处”表达了诗人找到了一个欣赏溪山美景的绝佳位置;“满船明月一江风”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美好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舟行为背景,通过对比汹涌波涛与悠然自得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细看汹涌”与“孰若夷犹”的对比,突出了诗人从紧张到放松的心理变化;后两句则通过“占得溪山最佳处”和“满船明月一江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家乡期间,在历经仕途坎坷、国家动荡之后,陆游晚年更加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这首诗通过描绘舟行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细看汹涌收帆脚,孰若夷犹听桨声。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