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的解释

5个月前 (04-21)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漕河叹

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的解释

明 · 文徵明

漕河千里远通吴,运粮百万无留储。

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

年年漕运如流水,舟人性命轻如纸。

漕河之役不胜劳,但愿官船早入漕。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译文

漕河千里迢迢直通吴地,运送着百万粮食没有积压,谁能稍微激荡起长江之水,让漕河中的船只也能顺势而起,每年的漕运如同流水般不断,船夫们的性命却轻如纸张,漕河上的劳役苦不堪言,只盼望官船能早日完成漕运任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漕运的艰辛与船夫们的苦难,首句“漕河千里远通吴”点明了漕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次句“运粮百万无留储”则强调了漕运的规模之大和效率之高,接下来的两句“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改善漕运条件的期望,后两句则直接揭示了船夫们的悲惨命运和对早日结束漕运劳役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漕运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人以“孰能稍激长江水”的设问,表达了对改善漕运条件的渴望和无奈,通过“舟人性命轻如纸”的比喻,深刻揭示了船夫们的悲惨命运,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创作背景

明代时期,漕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漕河条件恶劣、运输任务繁重,船夫们常常面临着生命危险和沉重的劳役负担,文徵明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通过这首诗对漕运的艰辛和船夫们的苦难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批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也体现了文徵明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的担当和情怀。

“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