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传闻召节趣归对,不信淮州劳跨鞍。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21)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归隐

传闻召节趣归对,不信淮州劳跨鞍。的意思及出处

唐·刘禹锡

传闻召节趣归对,不信淮州劳跨鞍。

野水闲云长自在,何须归去惹尘寰。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奔放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刘禹锡晚年定居洛阳,与白居易、裴度等名士唱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

听说朝廷派使者来召我回去应对,但我却不信这消息,宁愿在淮州辛苦地骑着马,野外的流水和悠闲的云朵如此自在,我又何必回去沾染那尘世的纷扰呢?

释义

“传闻召节趣归对”意指诗人听闻朝廷有使者前来传达召他回京的命令;“不信淮州劳跨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消息的怀疑,以及他宁愿留在淮州(今江苏淮安一带)继续过着漂泊但自由的生活;“野水闲云长自在”描绘了诗人所向往的自在生活,如同野外的流水和悠闲的云朵一般无拘无束;“何须归去惹尘寰”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不愿回归官场,不愿再卷入尘世纷扰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扰的厌倦,前两句通过“传闻”与“不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朝廷召回的淡然态度;后两句则以“野水闲云”为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自在生活的理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偏远地区,在这首诗中,他借传闻朝廷召回之事,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野外的流水和悠闲的云朵,寄托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政治的失望和不满,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传闻召节趣归对,不信淮州劳跨鞍。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