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友于阁上友于人,忽忽分携又两春。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4-21)诗词赏析22

诗词原文

思友

友于阁上友于人,忽忽分携又两春。全诗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朱彝尊

友于阁上友于人,忽忽分携又两春。

几度临风搔白发,何曾把酒对青樽。

天涯芳草迷归路,梦里桃花笑旧尘。

欲寄相思千里外,唯将心事付瑶琴。

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烟波钓徒,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年)入直南书房,曾参与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王北朱”,尤工于词,与陈维崧并称“朱陈”,所作《曝书亭集》八十卷,《日下旧闻》四十二卷,《经义考》三百卷;选《明诗综》一百卷,《词综》三十卷行世。

译文

在楼阁之上与朋友相交,又在人群中与朋友分别,匆匆之间,我们已经分别了两个春天,多少次在风中搔弄着日渐增多的白发,却未曾有机会再次举杯共饮,天涯海角的芳草让我迷失了归家的路,梦中的桃花依旧在嘲笑我旧时的尘埃,想要将这份思念寄往千里之外,却只能将心事寄托于瑶琴之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联“友于阁上友于人,忽忽分携又两春”直接点题,说明诗人与友人在楼阁之上相交,但很快就分别了,并且已经分别了两个春天,颔联“几度临风搔白发,何曾把酒对青樽”通过描写诗人独自在风中搔弄白发,未曾有机会与友人再次举杯共饮,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颈联“天涯芳草迷归路,梦里桃花笑旧尘”则通过天涯的芳草和梦中的桃花,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已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尾联“欲寄相思千里外,唯将心事付瑶琴”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思念寄往千里之外,却只能将心事寄托于瑶琴之上的无奈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联直接点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描写诗人的孤独与思念,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颈联则通过天涯的芳草和梦中的桃花,将诗人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思念寄往千里之外,却只能将心事寄托于瑶琴之上的无奈与哀愁,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某位友人的分别有关,诗人与友人在楼阁之上相交,但很快就分别了,并且已经分别了两个春天,在这段时间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友于阁上友于人,忽忽分携又两春。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