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秋入江湖事事幽,未妨著我咏洪流。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4-21)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咏秋江

秋入江湖事事幽,未妨著我咏洪流。上一句是什么?

唐·杜荀鹤

秋入江湖事事幽,未妨著我咏洪流。

长天渺渺水云阔,落日悠悠树影稠。

渔唱一声惊宿鸟,客帆千点过汀洲。

此中无限兴亡意,都付沙边白鹭鸥。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九华山,后游历四方,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秋天降临江湖,万物都显得幽静深远,这不妨碍我吟咏那奔腾不息的洪流,天空辽阔无垠,水天一色,云彩飘渺,落日余晖下,树木的影子层层叠叠,悠长而深远,渔人的一声歌唱惊起了栖息的鸟儿,客船如点点繁星般穿越过汀洲,这江景中蕴含着无限的兴亡之感,都付与了江边悠闲的白鹭和鸥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江湖的宁静与壮阔,诗人以咏叹洪流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长天、水云、落日、树影、渔唱、客帆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同时寓含了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秋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首联“秋入江湖事事幽,未妨著我咏洪流”点明了季节和主题,既表现了秋天的幽静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洪流的赞美之情,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秋江的壮丽景色,通过长天、水云、落日、树影、渔唱、客帆等意象的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尾联则笔锋一转,将个人的感慨融入对历史的沉思之中,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杜荀鹤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晚唐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诗人虽然出身贫寒,但胸怀大志,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现实的残酷让他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之下,他选择了游历四方,以诗酒为伴,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秋江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诗中也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秋入江湖事事幽,未妨著我咏洪流。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