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不但居民思憩树,每令客子击行舟。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4-21)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湘水吟

不但居民思憩树,每令客子击行舟。出自哪首诗?

唐·张籍

身在三湘四水愁,

行吟年复又年秋。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绡。

岸阔樯稀波渺渺,

日斜风定水悠悠。

不但居民思憩树,每令客子击行舟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地,心中满是愁绪,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用凌云之笔抒发高雅的情怀,醉后折下五色绡般的奇花,岸边宽阔,船只稀少,水面波光粼粼,日已西斜,风平浪静,水流悠长,不仅当地的居民渴望在树荫下休憩,就连过往的旅人也常常因这美景而敲打船舷,抒发内心的感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湘水边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愁绪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湘水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联“身在三湘四水愁,行吟年复又年秋”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湘水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绪和对自然的热爱,尾联“不但居民思憩树,每令客子击行舟”则通过居民和客子的行为,表达了人们对这美景的共同感受,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湘水的景色跃然纸上,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全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含蓄。

创作背景

张籍在唐代中期生活,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内心充满了愁绪和无奈,他通过行吟湘水,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湘水的美丽景色也给了诗人以慰藉和寄托,使他在愁绪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美好,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不但居民思憩树,每令客子击行舟。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