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公朝兼用人门选,外氏传家旧有声。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4-22)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朝中措·贺族侄荣登科第

公朝兼用人门选,外氏传家旧有声。下一句是什么?

宋·刘克庄

公朝兼用人门选,外氏传家旧有声。

桂子兰孙相映美,蟾宫折桂步云程。

文章锦绣传千古,科第蝉联耀四楹。

从此青云平步上,他年衣锦更光荣。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作,其作品在南宋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朝廷在选拔人才时既看重门第也看重才能,你的家族历来就有好名声,你如同桂子兰孙般优秀,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踏上了仕途的青云之路,你的文章如锦绣般华美,将流传千古;你的家族科举及第,荣耀代代相传,照亮了家中的每一个角落,从此你将平步青云,未来定能衣锦还乡,更加光宗耀祖。

释义

公朝兼用人门选:朝廷在选拔官员时既考虑门第出身,也看重个人才能。

外氏传家旧有声:你的家族历来就有好名声,这里的“外氏”可能指母系或妻系的家族。

桂子兰孙相映美:比喻子孙后代都优秀出众,如同桂花和兰花般美丽芬芳。

蟾宫折桂步云程:指科举及第,如同在月宫中折下桂枝,踏上青云之路。

赏析

这首词是刘克庄为祝贺其族侄科举及第而作,充满了对家族荣耀和个人才华的赞美,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桂子兰孙”、“蟾宫折桂”等,既表达了对族侄的祝贺,也体现了对家族传统的自豪和期待,词风庄重而又不失温馨,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家族情感的深厚。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科举制度仍然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刘克庄的族侄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于整个家族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作为长辈和文学大家,刘克庄自然要为族侄的成就感到高兴,并以此为契机,表达对家族传统的自豪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他创作了这首《朝中措·贺族侄荣登科第》,以表达对族侄的祝贺和对家族未来的期待。

“公朝兼用人门选,外氏传家旧有声。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