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过海舟,何时还,火焚荆棘空骊山。的释义

7个月前 (04-24)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过海舟叹

过海舟,何时还,火焚荆棘空骊山。的释义

唐·韦庄

几年沧海别蓬壶,

何处相逢是旧途。

春去秋来空自老,

火焚荆棘空骊山。

浮云世态纷纷变,

秋草人情日日疏。

唯有东流多少水,

曾随人意到天衢。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动荡时期,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五代的前蜀政权,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多年来漂泊在茫茫大海之上,远离了蓬莱仙岛般的故乡。

不知何时才能重逢那熟悉的路途。

春去秋来,我只顾着独自老去,

就像那场大火焚烧了荆棘,只留下空荡荡的骊山。

世间的浮云变幻莫测,人情如秋草般日渐疏远。

只有那东流的江水,曾经随着人的意愿流向远方的天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深刻认识,诗中“过海舟”象征着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何时还”则流露出对归乡的渴望与无奈。“火焚荆棘空骊山”一句,用象征手法描绘了经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失落。

赏析

韦庄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首联以“过海舟”开篇,直接点出诗人漂泊异乡的境遇,为全诗奠定了哀愁的基调,颔联通过“春去秋来”的自然更迭,与“空自老”的人生感慨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哀伤,颈联“浮云世态”与“秋草人情”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现实,尾联则以“东流多少水”的恒常不变,反衬出人生境遇的瞬息万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对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残酷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漂泊异乡、思念故乡时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漂泊生活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的“火焚荆棘空骊山”也可能暗指了韦庄亲身经历的战乱场景,如黄巢起义对唐朝社会的破坏等。

“过海舟,何时还,火焚荆棘空骊山。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题溧阳金庭园》,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题溧阳金庭园》唐·李白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春风舞雩意,落日采薇居。作者及朝代: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