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偃藩政事应无及,伏阁精神定未衰。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4-24)诗词赏析22

诗词原文

谒金门·送施大卿省亲

偃藩政事应无及,伏阁精神定未衰。上一句是什么?

宋·李曾伯

江头送客,看君此去殊无惜,偃藩政事应无及,伏阁精神定未衰。

忠孝家传,青史名难灭,明日对床应话别,梦绕西湖云水阔。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曾伯(1198年-1265年或1266年),字长孺,号可斋,南宋词人、官员,他生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卒于度宗咸淳初或二年,享年六十七或六十八岁,李曾伯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秉持忠孝之道,其词作多抒发爱国情怀与人生感慨。

作者简介

李曾伯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和文学家,他历任多地官职,政绩卓著,尤其在军事防御和民生改善方面有着显著贡献,他的词风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既有壮志未酬的悲愤,也有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李曾伯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词作,在南宋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在江边送别友人,看你此去并无太多留恋,你在地方治理上的政绩或许无人能及,但你上书言事的勇气和精神一定未曾减退,你家有忠孝传统,青史上你的名字难以磨灭,明天我们或许还会在床上话别,但我的梦魂已绕着那广阔的西湖云水飘远。

释义

偃藩政事应无及:指友人在地方治理上的政绩卓越,无人能及。

伏阁精神定未衰:形容友人敢于直言进谏的勇气和精神依然旺盛。

赏析

这首词以送别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政绩、精神的赞美,上片通过“江头送客”引出送别场景,以“殊无惜”反衬出友人的豁达与豪情,接着用“偃藩政事应无及”和“伏阁精神定未衰”两句,高度赞扬了友人在地方治理和直言进谏方面的卓越表现,下片则转向对友人家传忠孝的赞美,以及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梦绕西湖云水阔”作结,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李曾伯与友人施大卿即将分别之际,施大卿可能是李曾伯的同事或好友,因省亲而即将离开,李曾伯在送别之际,有感于友人的政绩和精神,以及即将面临的离别,创作了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赞美和不舍之情,这首词也反映了李曾伯对忠孝家风的重视和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

“偃藩政事应无及,伏阁精神定未衰。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