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4-26)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浣溪沙·对茂苑残红

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出自哪首诗?

宋·晏几道

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

风翻绣带惊犹走,梦断瑶台酒半醒。

却回重九都门望,烟水斜阳几万重。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他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良好的文学素养,工于言情,其词多写人生聚散无常的感伤,感情纯真深挚,善用白描手法,词风哀婉动人,有“古之伤心人”之称,他的作品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面对着茂苑中凋零的红叶,我带着歌女来到这里,她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跳起“小垂手”的舞蹈,微风吹过,绣带飘扬,她们惊慌地奔跑开去,仿佛从瑶台梦中惊醒,酒意未消,当我回到京城重九之日,回望这片烟水茫茫、斜阳西下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离愁别绪,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与歌女在秋日茂苑中的相聚与别离,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离别之苦的深切感慨,上片写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下片则转为离别后的凄凉与思念,情感转折自然,意境深远。

赏析

1、意境营造:词人以“茂苑残红”开篇,既点明了时令(秋季),又营造出一种萧瑟、凄美的氛围,接着通过“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的描写,展现了歌女们轻盈曼妙的舞姿,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与美感。

2、情感表达:“风翻绣带惊犹走,梦断瑶台酒半醒”两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歌女们因风吹绣带而惊慌逃散,以及从梦中惊醒、酒意未消的迷离状态,暗示了相聚时光的短暂与美好易逝。

3、结尾深化:“却回重九都门望,烟水斜阳几万重”以回望京城、烟水茫茫的景象作结,不仅表达了词人对离别后的无限思念,也寓含了对人生无常、相聚别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晏几道仕途不顺、生活漂泊的时期,作为一位情感细腻、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词人,晏几道在面对个人遭遇与社会变迁时,往往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词作之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的深刻思考,这首《浣溪沙》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一次秋日相聚与别离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