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休言夜半悄无人,那喜鹊、也须知道。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4-26)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休言夜半悄无人,那喜鹊、也须知道。下一句是什么?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休言夜半悄无人,那喜鹊、也须知道。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其词作艺术成就极高,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失温婉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寒鸦带来一片哀愁,而柳塘边新绿的嫩叶却显得温柔而生机勃勃,如果能让我的眼中没有离别的愁苦,我便不会相信人间会有白头到老之说。

愁肠已断,泪水难以收回,因相思之情再次登上小红楼,不要说夜半时分四周悄无一人,就连那报喜的喜鹊,也必定知道我心中的愁苦。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晚日、寒鸦、柳塘新绿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既哀愁又带着一丝生机的氛围,词人通过“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时间流逝、人生易老的无奈,下片则直接抒发相思之苦,以“休言夜半悄无人,那喜鹊、也须知道”作为结尾,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推向极致,同时也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灵以情感,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词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晚日寒鸦的哀愁与柳塘新绿的温柔相对照,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面貌,也映射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若教眼底无离恨”的假设,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深切体会,以及对人间情感的深刻洞察,结尾处“休言夜半悄无人,那喜鹊、也须知道”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喜鹊以情感,使词作更加生动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作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辛弃疾在仕途不顺、情感受挫时所作,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以及对人生易老、离别之苦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词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自我的精神风貌。

“休言夜半悄无人,那喜鹊、也须知道。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