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古灶苍烟,荒村红树,问田文何处居?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4-28)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寻田文故居

古灶苍烟,荒村红树,问田文何处居?的意思及出处

唐·韦庄

古灶苍烟断火时,荒村红树映斜晖。

问田文何处居?空有遗墟伴落晖。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多描写战乱流离的生活,情感深沉,风格清丽,他也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多写闺情离思,情感细腻,语言华美,韦庄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古老的炉灶旁,苍烟袅袅,火已熄灭;荒凉的村庄里,红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凄清,我询问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的故居在哪里?却只见一片废墟,陪伴着落日的余晖。

释义

古灶苍烟:形容古老的炉灶旁,苍烟缭绕,暗示着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

荒村红树:描绘了一个荒凉破败的村庄,红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凄美,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兴衰。

问田文何处居:通过询问田文的故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缅怀。

空有遗墟伴落晖:暗示田文的故居已成废墟,只有夕阳相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缅怀,通过“古灶苍烟”和“荒村红树”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凄清、荒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问田文何处居?空有遗墟伴落晖”的结尾,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慨和无奈,使全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韦庄在游历过程中,经过某个荒凉破败的村庄时,触景生情,想起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田文,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韦庄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多描写战乱流离的生活和人民的苦难,这首诗通过对田文故居的描绘和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古灶苍烟,荒村红树,问田文何处居?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