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哉。出自哪首诗?

4个月前 (04-28)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逍遥游·节选》

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哉。出自哪首诗?

朝代:战国

作者:庄周(庄子)

……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哉!

……

作者简介

庄周,又称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他生于约公元前369年,卒于约公元前286年,是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子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其著作《庄子》一书,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逍遥。

译文

……

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风飞行十五天后才返回,他对于招福的事,从来没有拼命追求过,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圣智的人才不追求名誉,他们哪里会去知道『万物虽同出一气,但形态各异,各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而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存在和发展』的道理呢!

……

释义

“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哉”这句话,是庄子在阐述其逍遥游思想时的一部分。“吹万不同”意指风吹万物,万物因风而动,形态各异,各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运行规律;“而使其自已”则是指万物各自按照其本性自然而然地存在和发展,无需外界干预,整句话的意思是,那些达到至高境界的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认知,不会再去理解或关注万物各自独特的运行规律和自然状态。

赏析

这句话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强调了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庄子认为,万物皆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和存在方式,人类应当尊重并顺应这些规律,而不是试图去改变或控制它们,通过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可以摆脱世俗的束缚,实现精神上的逍遥游,这句话也体现了庄子对于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人类精神自由的追求。

创作背景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中的名篇,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哲学思想,旨在寻求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而“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哉”这句话,正是庄子在阐述其哲学思想时,对于人类精神自由追求的一种深刻表达。

“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哉。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