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莫笑蜗庐小,有云山、烟水万重。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鹧鸪天·送叶仲洽归闽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幽栖莫笑蜗庐小,有云山、烟水万重,此生心事闲难得,准拟明朝路漫谩。
(注:此诗为节选,原词中“幽栖莫笑蜗庐小,有云山、烟水万重”为下阕后半部分,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其独立呈现并稍作调整以适应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但其词作艺术成就极高,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失温婉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不要笑话我居住的蜗居虽小,但这里有连绵的云山、缭绕的烟水重重环绕。
释义
“幽栖”指隐居之处,“蜗庐”比喻狭小简陋的居所。“有云山、烟水万重”则描绘了隐居环境的优美与宁静,表达了诗人虽处简陋之境,但心怀广阔自然,享受精神上的富足与自由。
赏析
这句词以自嘲的口吻开篇,却透露出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在辛弃疾的笔下,物质条件的贫瘠并不妨碍精神的富足,蜗居虽小,却能容纳下万重云山、烟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这种以简朴为乐、以自然为友的生活哲学,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豁达接受,也是对世俗名利的一种超脱与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送别友人叶仲洽归闽时所作,当时,辛弃疾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仕途不顺,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自己隐居生活的宁静美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淡然处之,在送别之际,以这样的词句相赠,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