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万斛须邀。的释义
诗词原文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清·王士禛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
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
淡烟芳草旧迷楼。
玉钩斜路近迷楼,草色年年惹恨愁。
半倚斜阳半倚楼。
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万斛须邀。
天上人间尽此宵。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他是继钱谦益、吴伟业之后神韵派诗歌的领袖人物,论诗创神韵说,主诗应“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强调“兴会神到”,追求言外之意和含蓄之美。
作者简介
王士禛自幼聪颖好学,16岁应童子试,连中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任扬州府推官,康熙十七年(1678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侍讲,入值南书房,后历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等职,他一生勤于著述,诗文理论著作丰富,有《带经堂全集》九十二卷,其中诗八十六卷,词三卷,诗话、文话、序跋、笔记等杂著十三卷。
译文
不要说千金才能换取美人一笑,即便是万斛明珠也需邀请才能得见,在这天上人间共度的夜晚,一切都显得如此珍贵。
释义
“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万斛须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如美人一笑)的珍视与向往,认为其价值连城,即便是万斛明珠也难以轻易获得,需要诚挚的邀请与珍惜,也隐含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赏析
这两句诗以其深情而富有哲理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珍视与追求,通过“千金酬一笑”与“明珠万斛须邀”的对比,强调了真挚情感与物质财富之间的巨大差异,表达了诗人对纯粹情感的向往与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人,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是王士禛在扬州红桥怀古之时,和王阮亭(即王顼龄)的韵而作,红桥,即今扬州瘦西湖上的虹桥,是扬州的一处名胜,王士禛在扬州任职期间,曾多次游览红桥,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词中,他通过对红桥风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扬州古城深厚文化底蕴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在“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万斛须邀”这两句中,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与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