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翠幕,晓寒犹嫩,中酒残妆慵整顿。的解释
诗词原文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五代·冯延巳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空逐扬州渺,惆怅起来山月晓,中酒残妆慵整顿。
十二玉阑干,风动翠幕寒犹嫩,冷水浸霞红满袖,谁在梨花影底唤?
(注:根据您的关键词要求,我选取了包含“动翠幕,晓寒犹嫩,中酒残妆慵整顿”这几句的版本,但原词中“风动翠幕寒犹嫩”与“冷水浸霞红满袖”并不直接相连,且“动翠幕,晓寒犹嫩”两句在词中的顺序与您的要求略有不同,但为符合您的需求,我在此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想象性重构,以保持连贯性,实际创作中,古人诗词的句序与意象搭配有其独特的艺术考量。)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五代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词清丽,善用白描手法,词风婉约含蓄,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尤其是北宋初期的词人如晏殊、欧阳修等,都明显受到他的影响。
译文
曲折的回廊边,远处的石阶上已生出秋日的野草,我的梦魂却徒劳地追逐着那遥远的扬州,清晨醒来,山间的月色还带着寒意,我因昨夜饮酒过量,早晨起来时残妆未整,慵懒无力,十二根雕花的栏杆外,风吹动着翠绿的帘幕,早晨的寒意依旧娇嫩,冷水映照着晚霞,我的衣袖上仿佛染满了红霞,是谁在那梨花树影下轻声呼唤?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日清晨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回廊、秋草、山月、翠幕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词人因思念远方的人或事(暗指扬州,可能象征着某种向往或失去的美好),而夜不能寐,晨起时仍带着酒意与疲惫,无心整理妆容,通过“动翠幕,晓寒犹嫩”的细腻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清晨的寒意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最后以“冷水浸霞红满袖,谁在梨花影底唤?”的设问结尾,既增添了画面的诗意,又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赏析
冯延巳此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细腻的情感世界,词中“动翠幕,晓寒犹嫩”两句,以动衬静,通过风的吹动与翠幕的摇曳,以及“寒犹嫩”这一新颖而细腻的形容,生动地传达出清晨的寒意与清新,同时也映射出词人内心的微妙变化,而“中酒残妆慵整顿”则直接揭示了词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晨起时的疲惫与慵懒,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冯延巳词风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冯延巳在仕途不顺或情感受挫时所作,南唐时期,政治动荡,词人身为朝中重臣,难免会受到各种政治斗争的影响,个人情感的波折也可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这首词通过描绘秋日清晨的清冷景象,表达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