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目骋观成语的释义
游目骋观成语的释义为:纵目观看,尽览景物,形容景象繁盛或游览时看得很尽兴。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尽情欣赏美景或事物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开阔眼界、心旷神怡的感受。
1、游目骋观的拼音:
yóu mù chěng guān
2、游目骋观的释义:
游目骋观意指放眼远望,尽情观赏。“游目”指目光流转,四处观看;“骋观”则指尽情观赏,不受限制,整个成语形容人视野开阔,尽情欣赏美景或事物的状态。
3、游目骋观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南朝·梁·王微的《叙画》,原文中有“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而《尔雅》不载,岂其怀状表微,有足以动息务通其变哉?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灵无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厝管之尺,度天之高;以寸眸之审,察景之微,而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窥天,以蠡测海,皆所不取也,而世之作者,顾眄壁障,以画见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则美之与恶,交相为竞矣,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而惭制之不精,是则偏解之尚,非通方之致也,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者也,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而惭制之不精,是则偏解之尚,非通方之致也,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心,而节气之和调于画者也,画中之情,栖丘饮谷,往往林石飞泉,岩栖穴处,为鸟为鱼,则景之致得之者鲜矣,所资者实也,然则苟有会于神观者,何必求于形骸之外,非夫至精者,孰能辩之,若乃游目骋观,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之迹,见与不见,皆可为也。”文中“游目骋观”一词,用以形容观赏画作时目光流转、尽情欣赏的情景。
4、游目骋观的例句:
站在高山之巅,他游目骋观,将四周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5、游目骋观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观赏景色或事物的状态。
6、游目骋观的示例:
在旅途中,他常常停车驻足,游目骋观,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7、游目骋观的近义词:
放眼远眺、极目远眺、纵目远望等,都表示放眼远望、尽情观赏的意思。
8、游目骋观的反义词:
鼠目寸光、目光短浅等,表示视野狭窄、缺乏远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