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当时韦杜间,呼鹰走狗去不还。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富贵曲
唐·郑遨
君不见当时韦杜间,呼鹰走狗去不还。
归来景常晏,饮筵歌管无休歇。
千年万岁不须提,白尽人头与乌鬓。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遨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郑遨,字云叟,唐代诗人、隐士,他一生不仕,以耕读为乐,好饮酒,常醉卧于松林之下,郑遨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虽不算显赫,但以其独特的隐逸思想和艺术风格,为后世所传颂。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当年韦杜两家(唐代贵族)的子弟,呼鹰唤狗地去打猎,一去不回还,他们归来时天色已晚,宴席上歌舞管乐没有休止,千年万岁的事不必再提,白首与青春也不过转瞬之间,只看看自古以来那些盛名之下的人,整天为名利所困,哪有片刻的安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韦杜两家贵族子弟的奢华生活和最终的无尽烦恼,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呼鹰走狗去不还”描绘了贵族子弟的放荡不羁,“归来景常晏,饮筵歌管无休歇”则揭示了他们生活的奢靡无度,而“千年万岁不须提,白尽人头与乌鬓”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世俗名利的虚幻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描绘韦杜两家贵族子弟的奢华生活和最终的无尽烦恼,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批判和否定,诗人也通过“千年万岁不须提,白尽人头与乌鬓”等诗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郑遨的隐逸思想和人生经历密切相关,郑遨一生不仕,以耕读为乐,对世俗名利持淡泊态度,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贵族阶层的奢华生活和最终的无尽烦恼,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在唐代诗坛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隐逸思想和艺术风格,为后世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