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一朵玉芙蓉,秋露洗、丹砂真色。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瑶池一朵玉芙蓉
唐·李商隐
瑶池一朵玉芙蓉,秋露洗、丹砂真色。
梦入仙山教神女,老来情味减樊笼。
云屏且掩黄昏月,珠箔轻卷碧烟空。
长生殿里秋宵永,不羡人间万户侯。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瑶池之中盛开着一朵如玉般纯洁的芙蓉花,经过秋露的洗涤,展现出丹砂般的真色,梦中我进入仙山,向神女传授仙术,年岁渐长,对世俗的情趣已大不如前,仿佛挣脱了樊笼的束缚,黄昏时分,我掩上云屏,遮挡住那轮明月,轻轻卷起珠箔,望着碧空如洗的夜空,在长生殿里度过漫长的秋夜,我已不再羡慕人间的权贵与荣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瑶池中的玉芙蓉,以及梦入仙山、长生殿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秋露洗、丹砂真色”描绘了芙蓉花的纯洁与美丽,而“老来情味减樊笼”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瑶池玉芙蓉为引子,展开了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瑶池、仙山、长生殿等神话元素融入诗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世俗的繁华与仙境的宁静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感,如“秋露洗、丹砂真色”一句,既描绘了芙蓉花的美丽,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远,而“云屏且掩黄昏月,珠箔轻卷碧烟空”一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对世俗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在这种背景下,他通过描绘仙境和神话元素,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长生不老、永恒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