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然欲上广寒宫,横玉度、一声天碧。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霓裳中序第一
宋·姜夔
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萧萧两鬓生华,看镜长嗟惜,念渚宫东畔,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楚客曾游迹,空怅望,烟波万里,暮霭沉沉楚天阔。
谁知此际情萧索,黄芦苦竹孤舟,渺渺秋江阔,临风慨想,吹入斜阳笛,听声声、愁肠百结,横玉度、一声天碧,恁时节,翩然欲上广寒宫,横玉吹清客。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传世。
作者简介
姜夔生于南宋,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早年随父宦游,后长期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多才多艺,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在内容上,多写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愁,抒发其飘泊江湖的倦客愁思和对时事的感慨;在艺术上,他精雕细琢,讲究音律,追求高远清空的艺术境界,具有婉约派词人清空刚劲的特色。
译文
我站在河岸边极目远望,红莲凋零,归期无望,两鬓已生出白发,对着镜子长长叹息,想起渚宫东边,朝云暮雨,十二峰前依旧是我曾游历的地方,如今只能空自怅望,烟波浩渺,暮霭沉沉,楚天辽阔无边。
谁知道我此刻心情萧索,黄芦苦竹间一叶孤舟,秋江渺渺无边,临风感慨,笛声随风飘入斜阳之中,听那笛声,愁肠百结,横笛吹响,一声清越,响彻碧空,在这样的时节,我仿佛要飘然飞上广寒宫,成为那横笛吹奏的清客。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日江边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愁绪,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词中“翩然欲上广寒宫,横玉度、一声天碧”一句,以超凡脱俗的想象,表达了作者想要摆脱尘世烦恼,追求高远境界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词以秋日江边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愁绪,词中“亭皋正望极”一句,开篇即点出作者极目远望的情景,为全词奠定了基调,随后通过“乱落红莲归未得”、“萧萧两鬓生华”等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归期无望的无奈与叹息,而“念渚宫东畔,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等句,则是对往昔游历的怀念与追忆。
“谁知此际情萧索”一句,将笔锋一转,写出了作者此刻的孤寂与萧索,随后通过“黄芦苦竹孤舟,渺渺秋江阔”等句,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与孤寂,而“临风慨想,吹入斜阳笛”一句,则以笛声为引子,将作者内心的愁绪与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听声声、愁肠百结,横玉度、一声天碧”一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作者通过横笛的吹奏,将内心的愁绪与感慨化为一声清越的笛音,响彻碧空,而“翩然欲上广寒宫,横玉吹清客”一句,则以超凡脱俗的想象,表达了作者想要摆脱尘世烦恼,追求高远境界的愿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作于姜夔晚年时期,当时他生活困顿,仕途无望,内心充满了孤寂与愁绪,词中通过对秋日江边的景色描写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也体现了作者追求高远境界、摆脱尘世烦恼的愿望,在创作上,姜夔运用了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使得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