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识红尘皆幻象,况轮回亿劫谁真汝?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悟道
唐·慧能
应识红尘皆幻象,况轮回亿劫谁真汝?
浮生若梦空一场,悟得禅机方自许。
作者简介:
慧能(638年-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者,慧能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自幼家境贫寒,但聪颖过人,他得五祖弘忍传授衣钵,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心即是佛”,提倡顿悟法门,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慧能的禅法思想,见于其弟子法海集记的《六祖法宝坛经》(简称《坛经》)。
译文:
应当明白这红尘世界都是虚幻不实的景象,更何况在无尽的轮回中经历了亿万次的劫难,谁又能确定哪个才是真正的你呢?人生就像一场空虚的梦,只有领悟到禅的奥秘,才能自我肯定,找到真正的归宿。
释义:
“应识红尘皆幻象”意指人们应当认识到世俗世界中的一切繁华与名利都是虚幻不实的,不应过分执着。“况轮回亿劫谁真汝”则进一步指出,在无尽的生死轮回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变迁,谁又能确定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呢?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虚幻和轮回无常的深刻洞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认识,前两句“应识红尘皆幻象,况轮回亿劫谁真汝?”以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本质和轮回的真相,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后两句“浮生若梦空一场,悟得禅机方自许。”则以比喻的方式,将人生比作一场空虚的梦,强调了领悟禅机的重要性,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慧能作为禅宗六祖,其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倡导顿悟法门,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人生和宇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所写,通过这首诗,慧能希望引导人们认识到红尘世界的虚幻和轮回的无常,从而放下执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我,这首诗也体现了慧能禅法思想的核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慧能看来,只有领悟到禅的奥秘,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归宿。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以“慧能”之名创作,但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首诗确实出自慧能之手,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它确实符合慧能禅法思想的核心和禅宗的精神内涵,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首体现禅宗思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