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馆清标,琼台丽质,何年天上飞来。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琳馆清标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琳馆清标倚碧空,
琼台丽质映霞红。
何年天上飞来景,
散落人间似梦中。
作者简介
白玉蟾(1194年-?),原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云外子、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南宋道士、诗人、书画家,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他博学多才,精通儒释道三教经典,擅长诗文书画,是南宋时期著名的道教全真南宗五祖之一,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白玉蟾的诗词风格独特,常融合道教思想与自然景物,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译文
琳琅满目的馆舍高耸入云,清雅脱俗,
如同美玉筑成的琼台,其丽质映照着晚霞的绚烂。
不知是哪一年,这天上的美景飞落人间,
散落在这片土地上,仿佛是一场梦幻。
释义
琳馆清标:形容建筑精美,清雅高洁,如同琳琅美玉。
琼台丽质:比喻建筑或景致如美玉般美丽,丽质天成。
何年天上飞来:表达了对美景来源的遐想,仿佛是天上的仙境落入凡间。
散落人间似梦中:形容此景之美,如同梦境,让人不敢相信是真实存在的。
赏析
这首诗以“琳馆清标”和“琼台丽质”开篇,直接描绘了所见景物的超凡脱俗与美丽非凡,通过“何年天上飞来”的设问,引发读者对美景来源的好奇与遐想,最后以“散落人间似梦中”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又流露出一种梦幻般的感受,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白玉蟾巧妙地将道教思想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白玉蟾一生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大川,对道教圣地和自然景观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被某处仙境般的景致所触动,有感而发,通过描绘这处美景,白玉蟾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道教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白玉蟾作为道教全真南宗五祖之一的宗教情怀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