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成语的解释
"有眼不识泰山"成语的解释为: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这个成语常用于讽刺那些因缺乏见识或傲慢自大而无法认出真正有价值或重要人物的情况。
1、有眼不识泰山的拼音: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2、有眼不识泰山的释义:
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见识不广。
3、有眼不识泰山的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泰山是中国的一座名山,古代有位善于相马的人名叫孙阳(即伯乐),他写了一本《相马经》,有一次,伯乐的儿子按照《相马经》上描绘的千里马的特征去找千里马,结果把一只癞蛤蟆当成了千里马带回家,伯乐看了之后,哭笑不得地说:“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这哪里是千里马,只不过是一只癞蛤蟆罢了。”后来,“有眼不识泰山”就用来形容人见识短浅,认不出真正有价值的人或事物。
4、有眼不识泰山的例句:
他以前曾拒绝过那位著名导演的邀请,现在想想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5、有眼不识泰山的成语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带有贬义色彩,用于批评那些因缺乏见识或判断力而未能识别出重要人物或事物的行为。
6、有眼不识泰山的示例:
在面试中,公司高层亲自来担任面试官,但应聘者却因为紧张而没有认出他,事后得知真相后懊悔不已,觉得自己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7、有眼不识泰山的近义词:
目光短浅、孤陋寡闻、见识浅薄等。
8、有眼不识泰山的反义词:
慧眼识珠、独具慧眼、明察秋毫等,这些反义词都表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识别出有价值的人或事物。